學習機熱潮下,親子輔導豈能退場

2025-09-11 16:27:45 作者:鄧隨新

開學季的消費熱潮中,學習機市場格外火熱。家長在輔導作業(yè)時常感到頭疼。不少家長期望,學習機能充當“帶娃”“教娃”的角色。可是,學習機真的能讓家長如愿嗎?目前市場上學習機產(chǎn)品價格跨度明顯,既有2000-3000元的基礎款,也有7000元以上的旗艦機型。產(chǎn)品迭代邏輯也從早年的“硬件堆砌”,轉向“AI+場景+生態(tài)”的創(chuàng)新方向。

既然自己輔導不了、一教就急,不如花錢請個“電子老師”來救場,這是一些家長的想法。AI學習機成了救命稻草,但這根稻草,真能撐起孩子的未來嗎?

希沃學習機 專為3-12歲孩子學習設計

技術再強,終究是工具?,F(xiàn)在的學習機確實聰明,但終究是塊帶屏幕的機器。有些家長把學習機當成了當“甩手掌柜”的借口,以為花了錢、買了設備,自己就能從輔導中徹底解放,卻忘了孩子成長需要的不只是知識。那些藏在陪伴里的習慣培養(yǎng)、價值觀引導,才是孩子一輩子的底色,這從來不是機器能代勞的。

再說了,不是所有學習機都像宣傳的那么“神”。有媒體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部分學習機的課程內(nèi)容,還不如學校發(fā)的教輔書嚴謹,甚至存在常識性錯誤;所謂的“個性化輔導”,不過是把題庫按難度排了序。家長們被“AI大模型”“大數(shù)據(jù)分析”這些詞繞得暈頭轉向,花了冤枉錢不說,萬一耽誤了孩子學習,可不是退款能彌補的。

當然,我們不是要把學習機一棍子打死。就像鋼筆代替不了毛筆,卻讓書寫更高效,智能設備本身可以成為教育的好幫手。關鍵是家長要拎得清——買之前多問問老師,看看孩子真的需要嗎?用的時候多搭把手,幫孩子挑挑有用的資源,教他遇到難題先自己琢磨琢磨,別一上來就找機器。說到底,學習機是工具,不是替身,親子輔導里的耐心、鼓勵和陪伴,才是任何技術都替代不了的核心競爭力。

學習機不是洪水猛獸,但要用在刀刃上。它的價值不在于價格多高、功能多全,而在于怎么用。家長得學會當“過濾器”,而不是“甩手掌柜”——幫孩子篩選優(yōu)質資源,設定使用時間,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從學習機得到答案后多問一句:“為什么是這個答案?還有別的解法嗎?”這樣就能把被動接受變成主動思考。

教育的本質,從來不是知識的單方面?zhèn)鬏敚切呐c心的相互照亮。學習機可以成為很好的輔助工具,但它永遠無法替代父母的眼神、擁抱和那些看似與學習無關的閑聊。

放下焦慮,放下對技術的盲目崇拜。最好的教育“神器”,從來不在商場的貨架上,而在每個父母的用心陪伴里。當孩子多年后回憶童年,想起的不會是某個解題準確的AI,而是燈下陪伴的家長。這些瞬間,才是真正無可替代的“智能教育”。

來源:紅網(wǎng)

責任編輯:王立釗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