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詐騙,守好育兒金

2025-08-08 16:13:43 作者:史純源

近日,《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公布,育兒補貼政策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然而惠民政策卻被詐騙分子“蹭熱點”,制造出了新型騙局。云南昭陽警方接群眾反映——通過社交平臺接到領取補貼通知,要求限時辦理,通知內含有“網(wǎng)址鏈接”,登錄后發(fā)現(xiàn)異常。警方提示——如有人通過電話、短信、社交軟件聯(lián)系你,向你發(fā)布“育兒補貼”領取渠道信息,就是詐騙!切勿相信!

應采兒分享麻辣育兒經(jīng):你越讓他干什么,他越不干,不妨這樣做!|應采兒|麻辣|父母_新浪新聞

梳理警方公布的案情,詐騙分子的手段類型可分為三種,雖不算新穎,卻精準拿捏了家長心理。其一,假冒官方身份:冒充衛(wèi)健委、財政局等部門發(fā)送短信,以“快速申領”等話術誘騙點擊虛假鏈接填寫身份證、銀行卡等敏感信息,竊取個人隱私。其二,偽造高仿網(wǎng)站:精心模仿“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或地方衛(wèi)健委頁面,設置醒目的“補貼申領”彈窗,這些高仿網(wǎng)站僅在網(wǎng)址細節(jié)處存在差異,極具迷惑性。其三,制造緊張氛圍。在微信群、QQ 群里散布“名額有限”“最后三天”“過期視為放棄”等虛假消息制造恐慌,利用家長們擔心錯過福利的焦慮心理,誘使其在匆忙中點擊鏈接,落入詐騙陷阱。

面對這些詐騙套路,廣大群眾需筑牢三道 “防火墻”。首先要認準官方渠道:線上申領通過全國統(tǒng)一的育兒補貼信息管理系統(tǒng)、省級政務服務平臺專區(qū)或支付寶、微信等官方指定入口;線下辦理則需前往戶籍所在地鄉(xiāng)鎮(zhèn)或街道。任何聲稱“提前開通”“特殊通道”的,均是騙局。其次要堅守信息安全底線:身份證號、銀行卡密碼、短信驗證碼等核心信息絕不能通過陌生鏈接或電話透露。最后要保持理性判斷,政策落地有明確時間表,所謂“過期作廢”“名額緊張”等說法,都是制造恐慌的詐騙話術。

打擊這類詐騙行為,還需要多方合力。網(wǎng)絡平臺要加強對社交群組、可疑短信鏈接的監(jiān)測力度,及時攔截、屏蔽、清理虛假信息和釣魚網(wǎng)站;街道社區(qū)等基層組織可通過入戶宣傳、講座等形式,重點幫助老年人等易受騙群體提高警惕。唯有讓正規(guī)渠道的信息更透明、更易獲取,才能讓詐騙分子無機可乘。

育兒補貼承載著國家關懷,絕不容詐騙分子染指。對于家長而言,多一份警惕就是多一份保障;對于社會而言,多一份合力就能多一份安心。相信隨著政策落地的不斷推進和防騙意識的普遍提升,這份惠民紅利定能真正惠及每個家庭,為育兒之路增添更多溫暖與底氣。

來源:紅網(wǎng)   作者:史純源

責任編輯:王立釗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