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藏估值超萬億元,外媒曝馬來西亞向中國尋求稀土合作

2024-03-20 11:22:47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當?shù)貢r間18日報道,馬來西亞正在向中國申請進口稀土加工技術,以期開發(fā)該國價值近1萬億林吉特的礦藏(約合人民幣1.5235萬億元,1林吉特約合人民幣1.5元)。報道提到,雖然中國政府已于去年12月起將稀土萃取分離工藝技術列入禁止出口的“稀土的提煉、加工、利用技術”,但文章認為馬方此舉出于“深遠的地緣戰(zhàn)略考慮”。

馬來西亞地下蘊藏著全部17種稀土元素,中國是唯一擁有所有稀土產能的生產國,馬來西亞與中國合作所產生的價值將比與其他國家合作要大得多。不過報道也提到,雖然中國方面很可能擁有在馬來西亞建廠的最有效方案,但其是否會為馬來西亞“破例”則有待觀察。

2019年,澳大利亞稀土巨頭萊納斯公司的工人走過等待運往馬來西亞的稀土精礦

18日,《海峽時報》稱其獲悉馬來西亞內閣已責成科學、技術與創(chuàng)新部長鄭立慷于4月底訪問中國,以尋求一家公司在馬來西亞投資稀土精煉廠。鄭立慷表示,馬來西亞將“探索在稀土供應鏈中發(fā)揮更大作用的機會”。

報道提到,去年6月,時任馬來西亞自然資源、環(huán)境與氣候變化部部長的聶納茲米表示,該國擁有超過1600萬噸非放射性稀土元素,政府估值約為8000億林吉特(約合人民幣1.219萬億元)。一些專家認為,隨著需求增加,這些礦產價值將很快突破1萬億林吉特。

為了從這些礦產中獲取更多的經濟價值,馬來西亞政府從今年1月1日起暫停出口未經加工的稀土。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對此表示,該禁令旨在“確保國家獲得最大回報”,計劃通過建立稀土行業(yè)下游能力,實現(xiàn)到2025年使國內生產總值增加95億林吉特(增加0.5%),并創(chuàng)造7000個就業(yè)機會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安瓦爾宣布“稀土出口禁令”時,路透社等西方媒體借機炒作稱,馬來西亞這一聲明正值其他國家試圖讓自己的關鍵供應鏈“遠離中國”。不過馬來西亞地質研究所所長阿布德·拉希德·加法爾很快公開反駁了所謂“中國威脅論”。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稀土生產國。在知識和技術方面,從勘探、開采、加工到生產,他們都是世界第一?!奔臃栒f,“如果能達成雙贏的交易,他們也可以成為馬來西亞的好伙伴?!?/span>

除了禁止出口,安瓦爾政府當時還承諾將為該國稀土行業(yè)制定藍圖,設計在岸加工和其他相關服務的計劃。早前曾有報道提到,馬來西亞計劃制定全國稀土元素資源詳細繪測圖,并全面規(guī)劃從開采、加工及出口的一體化工業(yè)生產模式?!逗{時報》稱,目前該計劃尚未出臺,但這一框架所產生的價值將遠超單純出口原礦產。

報道特別強調,盡管許多國家都擁有稀土加工技術,但中國是唯一擁有對全部17種稀土有成熟生產能力的生產國,同時也已經開始精煉馬來西亞礦藏。馬來西亞地下蘊藏著全部17種稀土元素,因此,與中國以外的任何其他國家合作都無法讓所有稀土元素得到提煉,而產出的價值也會較低。

文章舉例澳大利亞稀土巨頭萊納斯(Lynas)在馬來西亞的運營。該公司在馬來西亞關丹建立了價值超過10億澳元的稀土提煉廠,這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加工廠之一,常年因污染問題受到當?shù)鼐用衽u。報道稱,這家工廠在處理馬來西亞礦石上仍需要建立不同的能力,而這估計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完成。

《海峽時報》認為,考慮到中國在加工礦石上的經驗,中國很有可能擁有在馬來西亞建廠的最有效解決方案,但中國政府是否會對馬來西亞“破例”仍有待觀察。

去年12月21日,中國商務部、科技部發(fā)布關于公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的公告。在禁止出口部分,“稀土的提煉、加工、利用技術”列入其中,具體涉及稀土萃取分離工藝技術;稀土金屬及合金材料的生產技術;釤鈷、釹鐵硼、鈰磁體制備技術和稀土硼酸氧鈣制備技術。

目錄調整隨即引發(fā)多方關注。12月22日,我外交部發(fā)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對此回應表示,本次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修訂是中國適應技術發(fā)展形勢變化、完善技術貿易管理的具體舉措和例行調整,中國始終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fā)展,將在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發(fā)展利益的基礎上,為促進國際經貿合作創(chuàng)造積極條件。

(稿件來源:鳳凰網財經)

責任編輯:陳科辰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