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孔敬大學孔子學院“本土中文教師高級研修班”結(jié)業(yè)

2021-11-11 10:34:01 作者:孫廣勇

11月10日,泰國孔敬大學孔子學院“泰國本土中文教師高級研修班”順利結(jié)業(yè)。此次研修班為期三個月,包括十場專家講座和學術(shù)沙龍,學員涵蓋了泰國教育部基教委、職教委、民教委、高教部的本土中文教師共220人,線上覆蓋總?cè)藬?shù)達3000人。

此次活動是孔敬大學孔子學院本土中文教師培訓中心成立后首次組織的研修活動,邀請了北京語言大學劉珣教授,西南大學邱睿副教授,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高級顧問傅增有教授等中泰高校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研修課程得到了學員們的一致好評,他們表示非常期待孔敬孔院組織更多的研修活動。此次研修班學員的年齡跨度很大,有剛剛踏上講臺的新手教師,也有從事中文教育工作數(shù)十年的前輩,他們在一起交流學習,暢所欲言。

泰國本土中文教師吉塔實是西南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的碩士畢業(yè)生,畢業(yè)后在泰國烏隆府從事中文教學工作,一段時間來,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遇到很多困惑,他第一時間報名了研修班。“想不到第一場講座的主講嘉賓就是劉珣教授,劉珣教授是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老前輩,很多中文老師都是讀著劉珣教授的著作不斷學習、成長起來的。這次研修班,就像是一次線上充電,給我提供了很好的通道和平臺,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吉塔實表示。

提叻坤是泰國皇太后大學的一位本土漢語教師,在《中國人的宇宙觀——從嫦娥奔月神話到當代探月航天》講座結(jié)束后,她欣喜地說:“真沒想到,中國文化可以這樣教。”

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息息相關(guān),一直以來,淺嘗輒止的文化教學總是無法真正向泰國學生解碼中國文化基因,但西南大學邱睿副教授通過一場趣味性與研究性相結(jié)合的示范講座,生動展示了神話故事與當代中國的古今傳承,深刻講解了文化教學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邱睿表示,師生之間應該彼此走進對方的世界,就像水燈節(jié)泰國人放水燈祈求風調(diào)雨順一樣,中國人在中秋節(jié)賞月拜月也同樣體現(xiàn)著中國人尊重和敬畏自然的文化理念,這是一脈相通的。“中文教師就是要挖掘深層次的文化根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態(tài)度,這才是文化教學的落腳點。”

新冠肺炎疫情下,泰國孔敬孔院的教學培訓、漢語考試、文化活動都面臨挑戰(zhàn),孔院的中國老師們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語言教學有特殊性,如果不面授,學習效率會大打折扣,所以如何讓本土教師在學校起到中文教學的主導作用,這是目前面臨的最關(guān)鍵的問題”,孔敬孔院教學負責人李麗玲說。

8月,“孔敬大學孔子學院本土中文教師培訓中心”應運而生,孔敬孔院中方院長耿軍表示,首期研修班取得了圓滿成功,學員受眾多,講座水平高,研學范圍廣。孔敬孔院一直致力于解決泰國師生教學科研的實際需要,深入服務中文教育事業(yè)在泰推進發(fā)展,孔院即將拉開本土中文教師教學技能巡回賽,與外研社、西南大學出版社、新華樂知文化傳播公司等出版和文化機構(gòu)合作,開展系列巡回培訓、展演和比賽活動,同時繼續(xù)與中文聯(lián)盟及有關(guān)單位開展業(yè)務合作,進一步探索新形勢下本土中文教師培訓的新模式,爭取實現(xiàn)打造本土中文師資培訓優(yōu)質(zhì)品牌項目的目標。

掃一掃分享本頁